引發及居民關心在地事物之參與機制
本案順利推展的一大關鍵是如何有效運用「溝通」機制,協助社區與專業團隊間建立「互信」基礎,並取得「合作」共識,計畫推動之構想,詳細內容如下圖說明:
藉由人力資源整合機制,透過建立良好的互助合作關係,發揮各自應有的功能及分享可利用的資源與技術,不僅是「由下而上」也能透過由上而下的方式進行社區規劃相關工作,方能獲得最好的執行成效與豐碩成果。
透過舉辦社區PK賽,激發社區知識交流,報名資格以提案點適宜性為篩選機制,從國家到地方策略、在地議題等願景架構及執行方法中選出可落實的策略,並透過社區競賽呈現成果。根據社區討論的內容,可以考量各社區的經營基礎,設計競賽內容及規則,以促成社區民眾的合作,累積地方發展能量。
面對2030永續發展目標以及2050淨零排政策,本計畫透過生產、生活、生態之分類項目,將SDGs區分為社會、經濟、環境等三大面向,並對接SDGS永續發展目標,輔導社區實作措施。
雲林縣社區規劃師傾向於培訓在地社區人才,只要有心為社區服務,就是在地的社區規劃師,將傳統「為民規劃」(planning for the people)的態度轉型為「由民規劃」(planning by the people),強調「雇工購料」、「適地適性」、「微型改造」的社區參與。透過社規師與居民指認出社區的閒置空間、寙陋空間後,再配合社區需求,與居民共同動手改造這些空間。
透過社區PK賽機制打造良性競爭
PK賽帶給社區榮譽感,藉由良性競爭,社區間互相成長,本計畫累積許多社區營造成果,團隊協助社區參加各項競賽,藉此增加曝光機率、 提升雲林縣能見度,進而提升全民對雲林縣社區營造的認識及地方產業的重視,重塑生活價值核心。
圖8年度主題圖示
制定年度施作主題
年度四大施作主題,分別為「減碳綠化場域」、「體驗經濟場域」、「特色風土場域」、「全齡通用環境」,如圖雲林心森活施作主題所示,讓社區打造減碳綠化環境、創造樂活全齡社會、推動地方產業經濟、提昇產業特色價值、共創雲林總體發展,邁向永續發展宜居城市行列。
110年 宜居社區.共創雲林
環境改善:54 處
改造面積:25,946 ㎡
輔導社區數量:52 組、 213 場次
在地擾動人數:約1,040 人
111年 雲林好生活
環境改善:52 處
綠化面積:9,083㎡
種植樹木量:13處、185棵
輔導社區數量:50組、253場次
在地擾動人數:約1,000人
雲林縣社區規劃師年度成果手冊
成果手冊以縣長序做為開啟社區規劃師成果手冊做為序曲,接下來並說明計畫主題及推動重點,再帶入PK賽的競賽說明,最後運用照片呈現社區的執行記錄以及成果,並申請國圖ISBN,出版成果手冊,成果手冊同時會一併上傳網路,讓手冊更容易分享宣傳,成果手冊電子書網址:ttps://issuu.com/ylcp。
雲林縣社區規劃師影音平臺
本計畫除輔導社區進行環境營造實作外,亦需針對計畫執行、活動辦理、社區施作過程及社區施作成果進行影音紀錄,本案社區影音紀錄將由本團隊協力廠商專業攝影師執行拍攝紀錄工作,並即時剪輯上傳雲林縣社區規劃師YouTube影音平臺,如所示,以及在成果展時提供年度成果紀錄影片供政策宣導及成果分享播映使用。雲林縣社區規劃師影音平臺網址: https://www.youtube.com/user/ylcp101
線上通路宣傳方式
現今幾乎所有人都有過瀏覽部落格文章的經驗,無論是尋找推薦的餐廳,還是參考部落客的經驗及專業知識。從本團隊的角度看,部落格並不只是塑造品牌形象,與用戶產生溝通的重要管道,同時它也能為本計畫的網站創造更多頁面,幫助搜尋引擎更容易找到本計畫的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