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南市-竹溪河岸及體育園區周邊景觀改造工程

A. 執行單位: 臺南市政府水利局
B. 執行期程 : 2018.02-2020.07
C. 計畫背景與基地範圍
  1. 計畫緣起:
    近幾年來民間休閒風氣興起,臺南市「體育公園」的複合機能設計,不僅在重大賽事舉辦期間提供活動場地,在平日也已成為府城市民及外來旅客主要的休閒場域。其中建於明鄭時期的竹溪禪寺是台灣最古老的佛教寺院,與開元寺、彌陀寺與法華寺同為臺南四大古剎。寺院環境清幽古樸,建築群環繞竹溪依地勢而建,院內古山門、蓮花寶塔造型優美,仍保有相當多佛像、佛畫、匾額及文獻等古物。竹溪中段為南山公墓,現荒草蔓生人跡罕至,市政府將規劃遷至殯葬專區,並在周遭打造住宅生活圈,設置公園綠地、商業區 等。竹溪下游可通至漁光島及四鯤鯓,現市府也正規劃進行空間風貌改造,未來可連結至中段新開發生活圈再至前段寺廟及體育公園,打造兼具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特色的南區新精華段。這條被忽略的都市溪流,在生態休閒風氣逐漸興盛的當今,實為臺南市的重要瑰寶。
    • (一) 明確展現竹溪水岸休閒空間的自明性與空間意象。
    • (二) 強化既有水域資源,形塑都市藍帶景致的休閒基地。
    • (三)運用「減量」及「復育」之生態工法,改善現有水岸。
    • (四) 加強複層植栽,恢復竹溪之自然樣態配合護岸空間整理,連結 既有周邊自行車道系統。
  2. 計畫背景與基地範圍
    展現竹溪水岸休閒空間的自明性與空間意象,配合周邊生活環境的改善營提升公共設施服務能量,銜接大臺南發展願景,形成都市中央軸帶公園。結合竹溪長程治水計畫工程,整合竹溪流域資源,形塑都市藍帶景緻的休閒基地,帶動環境教育與激發在地產業,成為社區營造、環境教育的示範。
    本計畫位置由健康路一段至竹溪橋之竹溪沿岸(左岸)周邊之景觀。包含有體育園區之網球場,自由車場,橄欖球場等周邊區域及大林國宅後方空間。
  • ▲計畫周邊歷年申請補助營建署城鄉風貌範圍
D. 規劃理念與設計構想

體育公園內的「竹溪」為臺南市唯一的一條未完全人工填蓋的歷史水脈,本計畫運用「減量」及「復育」的生態工法,加強複層植栽,恢復竹溪自然樣態,配合護岸空間整理,連結既有之體育公園周邊自行車道系統,運用自然環境融合的手法,規劃設置賞景、解說與休憩設施,整合周邊閒置用地、體育設施、遊憩資源及水岸空間,形塑水岸兩側線型的綠色休閒廊道與都市生活水岸,使其成為保存人文與自然、且提供水域生態體驗之場域,以地景縫合的概念,塑造竹溪兩岸水域生態與休閒遊憩的景觀新風貌。

E. 計畫亮點說明
  1. 門戶意象營造
    園區的門戶意象重點,設置竹溪人文廣場,以綠化及水景廣場圍塑出公共空間,忠烈祠前方停車場將於地下設置礫間水質淨化場,以確保竹溪水質,淨化後的水由成功橋下設置的落瀑噴口流出,打造竹溪煙雨、瀑布。
  1. 河岸空間改善
    將原本複式混凝土堤岸,配合護岸空間的整理,利用河岸周邊公園的廣大腹地,結合突破堤防之思維,打造竹溪半月生態湖,增加棲地的生態多樣性與保水功能,將本區塑造為園區內重要景點。
  1. 跨河動線之串聯
    連結體育公園周邊自行車道系統,運用自然環境融合的手法,規劃設置賞景、解說與休憩設施,整合周邊遊憩資源及水岸空間,形塑水岸兩側線型及環狀綠色休閒廊道,以營造休閒遊憩的景觀新風貌。
  1. 河岸環境美學
    以地景縫合的概念,形塑現行綠色廊道與水岸,創造悠活的生活型態,並兼具生態、治水、保水及親水等功效,塑造兩岸水域生態與休閒遊憩的景觀新亮點。
    改造既有人工河床形式,運用自然砌石與跳石,導入河溪生態工程與增加綠化,塑造自然的河川行水空間,營造最佳化之都市河川棲地,提供河川生物產卵育幼的場所,在不影響正常水流下,同時創造跨越河域之親水空間。
F. 計畫效益
  • 可量化效益:
  • 一、增加綠化面積達41,590㎡
  • 二、增加公園綠地(或開放空間)面積達16,760㎡
  • 三、增加(或改善)人行徒步空間達面積2,525㎡
  • 四、增加喬木新植數量702(株)
  • 不可量化效益:
  • 一、整竹溪沿岸親水綠廊環境改造,將竹溪打造為翡翠綠環中兼具自然生態與人文歷史特色的都市溪流,提供市民舒適且生態良好之休憩交流空間。
  • 二、重塑周邊「藍帶與綠帶」空間,以及文化產業環境的結合。
  • 三、改善核心地區景觀及周邊環境美化。
  • 四、透過綠美化手法、生態工程及利用現地材料,達到減量設計目標。
〔計畫執行照片〕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施工前
▲施工後
G. 後續經營及維運管理情形
以市政府、區公所編列維管預算,社區、營運團隊認養方式進行維護管理。
推薦閱讀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