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畫背景:
臺東縣的南迴地區為台灣最典型的偏遠弱化地區(文化、經濟、社會),其傳統建設與發展措施並未帶來地方邊陲化與弱化問題,主要因缺乏具有經濟規模的產業,目前僅能仰賴基本生活的維持有賴政府的補貼,以平衡其至少基本的發展,其獨特的地理空間是台灣國土空間多元類型的見證,此外,原住民生活與文化是台灣多元族群見證的基礎。本計畫以大武漁港為核心規劃區,作為臺東縣在南迴地區之門戶之一。
大武漁港因本身之空間特性關係,包含自然、人文環境與交通條件,同時也涉及時代背景、施政政策或是相關計畫法令等因素,造成發展上與臺東縣其他地區相較之下,更缺乏競爭力與發展可能性之情況。
本計畫為銜接及改善社會資源分散問題,將於大武漁港進行南迴驛複合中心建設計畫,打造南迴公路部落創生、社會服務及觀光據點,與尚武客庄街區及交通樞紐整體改善計畫,整合南北及東西向人行網絡,作為南迴公路截彎取直後進入臺東縣的景觀及休憩亮點。
基地範圍:本計畫實施區位位於臺東縣大武鄉尚武村,屬於臺東縣南迴系統,相較上南迴地區的核心鄉鎮太麻里,本基地地處臺東縣下南迴地區之核心位置,在交通方面,除了鄰近古莊與大武車站外,同時也是台九線南迴公路段軸帶的一環,整體交通系統網絡可及性高,周邊區域內有朝庸溪、大武溪流經具有良好區位條件。
整體的區域計畫以景觀廣場及地景建築形塑空間上的連貫性,建築物整體外觀輕量化,不與周邊環境形成衝突,結構系統與工程材料上考量耐震、地方性日照及季節風等原則,並結合周邊地景並蘊含永續設計之理念,透過開放空間及道路的連接,串聯地方社區,整合地區機能。
推動策略:本計畫推動以縣政府為首,啟動跨局處單位、規劃團隊及地方團體共同合作,成立南迴地方創生團隊進行座談,於各區帶與範圍內相關聚落及在地文化、生態團體進行深入溝通,鼓勵民眾了解及參與計畫,並達成規劃設計及施工階段更深度參與之共識。
預期效應:
本計畫以實質成果提升地方參與之意願及合作模式,未來將以建立起來的南迴系統南迴複合中心與港灣空間印象,協助為整體區域發展及國土永續主題定調,朝符合港灣與聚落文化並能兼顧生態、生活、生產的方向發展。建築物以特殊造型牆及景觀露臺設計結合海岸線地景,成為南迴線的新亮點。
以車輛引道將旅客引領至服務中心,再以開闊的人行動線及空橋系統串聯服務中心主體、大武漁港及尚武聚落,使穿越台九線群山的旅客能在此停留欣賞漁港、海岸風光,同時深入聚落體驗在地文化,並提供社區便捷的路徑進入服務中心進行消費及活動。
南迴驛複合中心及停車場用地由臺東縣政府及鄉公所相關權責單位負責。南迴驛複合中心由臺東縣政府統一委外經營,並由委外廠商維護管理區域內的戶外空間。兩處停車場及客庄路停車場後續由當地鄉公所委外經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