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嘉義市-步行散策•樂活水岸工程

執行單位:嘉義市政府
執行期程:2018~2021年
▲規劃藍圖
▲規劃藍圖
  • ▲KANO 園區入口重塑分區圖
計畫背景與基地範圍

基於嘉義市區鐵路高架化計畫完成後所創造空間再結構之契機,藉由東區與西區之均衡都市發創造水與綠之開放空間縫合,並就過去與現在之歷史脈絡挖掘,翻新嘉義市舊城的軸線鏈結,創造人與環境之新的互動關係,達到老舊核心城鎮再生,冀望串聯嘉義公園、嘉義舊監宿舍群、檜意森活村及嘉義舊監獄(現為獄政博物館)、嘉義大學、阿里山森林鐵路、北門驛、秀泰影城、鐵道藝術村、阿里山森林鐵路車庫園區、嘉義市政府文化局、阿里山林業村及北香湖公園,連結成嘉義市都市化的生活景觀場域,打造嘉義市文化新絲路。本計畫將重新找回軌道交會的核心動力,找回親山、親水的環境共生關係」,串聯起舊城商業帶、生態水岸藍帶、生活綠廊帶三大廊帶,達成縫合「步行散策」、「樂活水岸」,發展成為國家級休閒場域。

規劃理念與設計構想

透過改造閒置空間、更新公共設施、串連步行與開放空間之精神,與因應極端氣候下增設必要之保水與貯水設施,完善基地範圍內之生活與休憩環境,體現本市「全齡共享 市代移居」的施政精神,包含開闢中山路(KANO園區)與公明路入口廣場、設置親子同樂的地景廣場與乾式噴泉、設置六座地下水撲滿並優化停車及步行動線。

▲設計理念與構想模擬圖
▲設計理念與構想模擬圖
推動策略與執行效益

執行效益:自城鎮之心工程於109年底完工啟用,吸引大量遊客來嘉,大滑草場及大溜滑梯每逢假日人潮絡繹不絕,截至110年5月底疫情三級警戒前,已超過36.5萬人次造訪,成功活化閒置設施,人流亦如當初工程規劃時之預期,成功引入市區消費,觀察社群媒體分享文章及留言,佳評如潮,新聞媒體廣泛報導,有目共睹。

極端氣候已成常態,城鎮之心工程大幅強化該區域防洪排水及抗旱功能,兼具救災功能:該區域在本市因地勢較高,俗稱山仔頂,每逢強降雨,雨水從高處往市區奔流,棒球場停車場、啟明路駁坎易產生雨瀑現象,且造成中山路及啟明路積(淹)水,城鎮之心工程融入海綿城市理念,增設4處100噸、2處200噸,合計800噸之地下水撲滿,就近銜接啟明路下排水箱涵,透過重力達到自然雨水收集效果。同時完善工程範圍內截排水系統,改善周邊地區逢大雨或瞬間強降雨時,雨瀑及積(淹)水情形,讓市民免於遭受財產損失。

除解決以往積(淹)水及水瀑情形外,還兼具抗旱功能,啟用至今,地下水撲滿已貯存100餘噸水資源,在水情嚴峻之下,利用貯水來清洗園區內鋪面與澆灌植栽,無使用到任何自來水。

此外,公明路口水撲滿水質清澈且流量穩定,經本府消防局於110年4月7日現場勘查,將該處列為消防救災之備援水源之一;面對現今嚴峻水情,更加凸顯工程規劃設計的前瞻性與核心價值。

成功關鍵與亮點說明

以城市既有的歷史痕跡作為基礎,中山路做為撐起嘉義市的中心軸線,串起嘉義火車站、噴水池圓環、嘉義公園,並加強發展嘉義公園成為城市的重要休閒節點,連結嘉義市中心商業區(CBD)與休閒中心;向南北延伸出副軸帶,與周遭綠地相互交界,期望形成一個完整的「市中心步行環狀軸帶」,發展嘉義市休閒步行系統。

(A)實質成果內容: KANO園區入口重塑
▲施工前
▲施工後
(B)實質成果內容:六.表參道前入口周邊景觀
▲施工前
▲施工後
(C)實質成果內容: 棒球場前廣場
▲施工前
▲施工後
(D)實質成果內容:地景廣場周邊景觀
▲施工前
▲施工後
(E)實質成果內容:七虎戲水噴泉廣場
▲施工前
▲施工後
(F)實質成果內容:十.公明路人行路口廣場
▲施工前
▲施工後
後續經營與維護管理

嘉義市小而美,有著滿滿的人情味、人文歷史的痕跡以及新舊並陳的城市魅力,面臨人口高齡化及極端氣候挑戰,我們冀望透過「步行散策•樂活水岸」計畫奠定嘉義市下一個百年城市建設。完成相關硬體建設後,目前也規劃於此處建置嘉義市旅客服務中心,未來結合建國二村市地重劃,引入優質商業服務,提供市民完整、舒適的公共服務空間。

嘉義市的改變,全民都看的見,「步行散策 樂活水岸」 並不是一個生硬冷冰的硬體工程,他承載著市府團隊的施政理念、專業團隊規劃設計以及全體市民的殷切企盼,帶來拚經濟、顧環境及兼永續等多項特點,計畫推動的過程即使備嘗艱辛,但帶來的人際關係溫度的堆疊 ,城市的改變,讓一切辛勤的汗水都變得甜美,市府團隊將持續本著初衷,在「全齡共享 世代宜居」的施政理念之下,持續推動各項建設,帶給市民更好的未來。